9月4日-6日,“2023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簡稱“智博會”)將在重慶舉辦,聚焦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發展。中國證券報記者日前跟隨智博會主辦方走訪了重慶多家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相關園區、企業,了解重慶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現狀。
在車、路、云的融合下,“聰明的車”更快駛上“智慧的路”。從重慶兩江協同創新區明月湖協同創新館二層露臺俯瞰,園區和明月湖景區不時有無人駕駛的車輛駛過,以滿足園區員工中短途接駁和游客景區環湖游需求;行走在明月湖景區,隨處可見招手即停的無人零售車,手機一鍵下單就能精準召喚來無人配送車。這些應用場景成為重慶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縮影。
產業鏈企業加快集聚
近年來,重慶持續推動汽車產業加快新能源化、智能化、網聯化、高端化、綠色化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成果顯著。重慶汽車產業迎來發展新機遇,看好重慶汽車產業發展前景的產業鏈相關企業紛至沓來。
2019年,上市公司北斗星通嗅到重慶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機遇,在渝北區成立了北斗星通智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北斗星通智聯科技”),專業從事汽車智能網聯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
北斗星通智聯科技戰略發展中心總經理王穎對記者表示:“北斗星通智聯科技是目前國內唯一既做北斗衛星導航業務,又做汽車智能網聯業務的企業。在智能座艙業務方面,我們在自主品牌市場的出貨量位居頭部陣營。”
“從2019年成立到現在,每年營收增速均超過35%,2022年營收突破22億元,今年的營收目標是30億元。”王穎笑著說:“作為初創企業我們很拼,公司計劃在2026年進行IPO。”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相關企業紛紛在重慶落地生根。2017年,中科創達在仙桃數據谷設立智能汽車全球總部——中科創達(重慶)汽車科技有限公司。作為全球領先的智能操作系統產品和技術提供商,公司為重慶本地整車企業和供應商提供完整的智能駕駛艙和車載測試全棧解決方案,可以大幅縮短產品上市時間。
重慶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重慶目前已集聚20家整車和1000多家規模以上配套企業,擁有西部地區最完整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電驅動、智能座艙等零部件技術發展處于國內先進水平,智能網聯汽車測試、應用處于全國領先水平。
智能網聯建設成果豐碩
作為西部首個、全國第四個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重慶(兩江新區)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簡稱“重慶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正加快建設。
重慶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上半年,重慶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改造車路協同道路建設累計超過730公里,實現直聯車輛1000余輛,形成基于‘車路協同’的6大類應用場景、30余種功能場景;超過40輛自動駕駛汽車在永川區開展常態化示范應用;另外,重慶市還在爭取工信部支持長安汽車在渝開展全國首批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通行試點。”
目前,兩江協同創新區已對總里程約55公里道路進行了智能化升級(車路協同二期項目),實現了公交優先、交叉碰撞預警、5G+北斗高精度定位、高級別自動駕駛、自動駕駛游船等車聯網場景,涵蓋智能網聯公交車、智能網聯小巴、Robotaxi出租車、智能網聯園區配送車、干線物流重卡、數字公交等12種類型車端應用,實現了水、路、車、船一體化,加快智能網聯公共出行場景規?;渴?,推動“聰明的車”更快駛上“智慧的路”。
在重慶市政府指導下,由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管委會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克強團隊共同發起成立的西部科學城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簡稱“西部智聯”)于2022年4月成立。該機構采取“政府推動、產研協同”的模式,瞄準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攻克共性關鍵技術,推動科技成果快速轉化。
西部智聯副總裁王璐對記者表示:“西部智聯關鍵任務是建設智能網聯汽車核心領域科研平臺、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和產業化應用轉化平臺,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加速車、路、云一體化‘中國方案’在重慶落地。西部智聯已經孵化出11家智能網聯汽車上下游企業。”
打造世界級汽車產業集群
重慶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總體處于西部領先水平。重慶市經信委數據顯示,2022年新能源汽車產量36.5萬輛,同比增長140%,占全市汽車產量比重同比增加9.8個百分點。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量15.2萬輛,同比增長9.6%。
重慶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重慶純電動、插電式、增程式、氫燃料、換電式等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和發展模式齊全,長安深藍、長安阿維塔、賽力斯問界等中高端品牌加快發展。
同時,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關鍵配套能力持續增強,贛鋒新型鋰電池、長安線控底盤、青山電驅系統、文燦輕量化一體車身等重大項目建設有序推進,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發展水平西部領先。
記者獲悉,重慶對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已明確兩步走規劃:到2025年,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銷超過150萬輛,全國占比10%以上;到2027年,建成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實現全球一流的產業規模、全球一流的企業和品牌、全球一流的產業鏈生態等。
(責任編輯:殷俊紅)